时间:2023-04-13 18:26:03 | 浏览:888
(中国减贫故事)“探蜜”太行养蜂人“酿出”甜蜜致富路
中新社石家庄10月25日电 题:“探蜜”太行养蜂人“酿出”甜蜜致富路
作者 黄歆尧
刚过晌午,陈秀英又穿梭于蜂箱间,看蜂、摇蜜,300多个蜂箱错落分布在山间空地,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蜜香。
年逾六旬,个子不高,一口“赞皇普通话”,不经人介绍,谁也不会把她与“陈总”“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名头联系起来。“我本质上还是一个老蜂农。”陈秀英笑着说。
陈秀英生活的河北省赞皇县位于太行深处,全县“七山二滩一分田”,曾是中国国家级贫困县。但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蜜源植物,大枣种植面积达45万亩,当地人守着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蜜源养蜂、售蜜。
陈秀英对养蜂自小耳濡目染,祖上几代人行医乡里,“那时候仅仅为了配制中药”。她说,也有人为了生计,但因地处深山,受交通制约,蜂蜜仅在周边乡镇售卖,养蜂技术和养殖观念也都很落后,蜂王产量少,蜜蜂抗病力和采集力都低。
真正与养蜂“结缘”是因为父亲,50多年前,身患疾病的父亲通过蜂蜇疗法、服用蜂蜜等方法奇迹般康复起来。经过相关培训指导以及自己摸索,陈秀英的蜂箱从10箱发展到现在3万多箱。在村里人眼中也成为了技术“大咖”。
陈秀英养蜂致富,带动了附近的村民也做起“养蜂人”。她说,养蜂不与农业争地、争肥,老人、妇女都可以管养,对于山区农民来说是非常好的产业。
她很快意识到,蜂农多分散在大山深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且容易形成内耗。1995年赞皇县养蜂协会成立,最初只有22户。
“养蜂技术已不是问题,困难的是如何说服村民养蜂致富。”陈秀英直言道,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养蜂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蜂农的数量正一年年减少,养蜂人的收成也一年不如一年。
为了得到养蜂散户的支持,她曾一早骑车进山,挨家挨户说服蜂农。饿了就吃口自带的馒头,渴了就喝口泉水。
为蜂农免费引进蜂种、更换良种蜂王、改进蜂箱……在养蜂协会带动下,蜂农每箱蜂的收入从最初的三四十元(人民币,下同)上升到现在的上千元,养蜂户也发展到1200余户。2004年,她又发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价格、统一包装。
2009年,不满足于养蜂的陈秀英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上千平方米的标准化蜂产品车间,蜂产品拓展到了蜂王浆、蜂蜜酒、蜂胶液等。
为了推广蜂蜜,陈秀英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并带着系列蜂产品参加各类活动进行宣传。去年合作社年产蜂蜜近2000吨,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辐射带动当地民众约900人实现脱贫致富。
“一箱蜜蜂收入1000多元,相当于一亩好地的收入。”赞皇县南潘村村民褚科峰如今每年靠养蜂至少能收入8万元,昔日的贫困户不仅盖起了二层小楼,还买了轿车,一家的生活发生了质变。
“疫情对我们影响不大。”陈秀英说,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模式加速了蜂产品“触网”,直播带货成为合作社常态,足不出户做成跨越千里的生意。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枣花·蜜·蜂”旅游文化节连续多年在赞皇举办,每年吸引近八万游客前来体验这份“甜蜜”。陈秀英说,来山里一下买走几十斤蜂蜜的游客不在少数,有时还捎带买些山里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邻村、邻乡、邻县,不时有人慕名而来,向她求取“致富经”。陈秀英一概倾囊相授,她说:“带动更多山区民众共同致富,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为了改善生活,闫树文去了当地一家养蜂场当免费学徒,学习他们管理蜂群、采蜜、育王、生产蜂王浆等多项技术,这一学就是4年。 闫树文供图 摄中新网太原5月15日电 题:山西一养蜂人的“甜蜜”致富路:“赶花”路上的游牧生活作者 刘小红今年42岁的闫
(中国减贫故事)“探蜜”太行养蜂人“酿出”甜蜜致富路中新社石家庄10月25日电 题:“探蜜”太行养蜂人“酿出”甜蜜致富路作者 黄歆尧刚过晌午,陈秀英又穿梭于蜂箱间,看蜂、摇蜜,300多个蜂箱错落分布在山间空地,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蜜香。年逾六
说起蜂蜜相信我们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今天的蜂蜜市场,很多朋友喜欢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其实蜂蜜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要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不可否认,我国是全球第一蜂蜜大国,当然,蜂蜜的劣质问题也比较凸显,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喂养白糖的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常听说一句话,那就是蜜蜂非常勤劳,但是蜜蜂是不是真的很勤劳,我想这点只有蜜蜂最清楚,当然,蜜蜂有自己的交流系统,从我们人类对蜜蜂的研究来说,蜜蜂的交流系统和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人类的交流系统,主要以语言来构成,但是蜜蜂
2月13日,来自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的养蜂人刘德成,在云南易门县林士桥村旁的养蜂房内自杀,随后该消息在养蜂人的圈子里流传。安传远看到刘德成自杀的消息后,心酸不己。刘德成面对的困境,普遍存在于目前在云南养蜂的群体中。他告诉记者,刘德成是个老实人
2018-10-11 20:06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锦说起蜜蜂,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一个身穿护具,手拿蜂具的养蜂人形象,耳边也很有可能已经响起“嗡嗡嗡”的蜂鸣声了……在很多外行人看来,养蜂是种危险的职业:和成千上万的蜜蜂朝夕相处、野外
导读:近日一朋友到我们蜂场购买蜂蜜,本来他们那边的也有蜂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到我们蜂场购买蜂蜜而不是他家附近的蜂场,此话立刻引起朋友的兴趣,马上说他发现了他们蜂场的养蜂人总在夜间“干坏事”,还被他抓了个现行,所以不在他们那边购买蜂蜜。说实
导读:在养蜂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会遇到中蜂与意蜂不能混养的问题,尤其是我们长期在外追花夺蜜的养蜂人,每次转地放蜂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遭受本地养蜂人驱离。驱离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情况是蜜源不足引发的本地养蜂人驱离外来放蜂
导读:其实对于养蜂人迁徙后,留下来的蜜蜂的命运,大多都是死亡的多,但是还是有部分可能会存活下来的,可以这么说,想要存活下来,蜜蜂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夜间迁徙蜜蜂就不会留下?其实这个问题蜂部落曾经写过,有网友说蜜蜂夜间都会回巢,只要我们在傍晚
对于冬天蜜蜂不产蜜,农村蜂农以什么为生的问题,从蜜蜂养殖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考虑:1.不同行业的“冷冬期”2.蜜蜂的种类。3.养蜂人的工作形式。4.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不同行业的“冷冬期”从蜜蜂养殖这个行业来说,蜜蜂
导读:有天然的山林资源,各种花草树木,是不是可以在农村发展蜜蜂养殖,应该怎么操作的问题。就上面的这些条件来说,蜂部落认为养殖蜜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也应该考虑一些其它条件,比如当地的气候特点,蜜源的连贯性等,然后选择适合的蜂种进行养殖,蜂
导读:现在养蜂怎么样,想学习养蜂又不知道去哪里弄蜂种,有没有可以销售蜂种又可以教学的地方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复杂,蜂部落总结下来为现在养蜂人的前景如何,有没有销售蜂种带有教学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分开看这个问题。现在养殖蜜蜂怎么样?对于
导读:什么东西能把蜜蜂吸引在一起的问题,蜂部落认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我们吸引的是什么蜜蜂,因为蜂群中的蜜蜂主要是工蜂,而我们想要吸引的蜜蜂可以分为散蜂和大量的蜜蜂三种情况,其实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已经证实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蜂人”现象,而集结散蜂
来源:新华网7月4日,陈绍辉查看蜜蜂产蜜情况。 今年39岁的陈绍辉是河北省临城县西竖镇山南头村人,16岁开始养殖蜜蜂,经过多年的摸索,如今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养蜂专家。 尝到了养蜂“甜头”的陈绍辉在2009年牵头成立了天恋养蜂合作社,免费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