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8:34:25 | 浏览:411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宋宗军,现在了不得啦,一年养蜂收入十几万,还领着大伙儿一起致富奔小康……”2020年8月,在龙潭河村二组村民宋宗军家里,宣恩县委书记刘智勇向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组介绍。
宋宗军所在的湖北恩施州宣恩县龙潭河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虽然经济基础一度较为薄弱,但这里山高林多,花类繁多,蜜源丰富,是一个养蜂的好地方。
增强信心,贫困户变养蜂人
宋宗军原来出门打过工,勉强维持生计,一年忙到头,怎么也摆脱不了个“穷”字儿。
2016年初,中国铁塔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龙潭河村。扶贫工作队将帮扶政策精准到人,考虑到养蜂投资少、见效快,加上宋宗军有些基础,试着通过养蜂产业对他进行帮扶。“听说你学过养蜂,我们一起看能不能搞出点事情?”驻村第一书记找上门和宋宗军合计。
宋宗军思量再三,决定养蜂。为节约资金,他尝试自制蜂箱。“刚开始,我让他少弄点,搞不成还可以回头,可他就是犟,硬搞了20箱。”宋宗军的妻子说。养蜂得有蜂群,宋宗军大清早就到山林里去抓中蜂,作为养殖的蜂种。在山里穿梭,宋宗军的身上也被蛰出了“红包”,妻子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养蜂并非一帆风顺,过程异常艰辛,看到蜂王跑蜂,中蜂有的也死掉,宋宗军一度心灰意冷,有时也想放弃。“万事开头难,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否则前功尽弃。”扶贫队员不断地给他鼓劲,并帮他想办法渡过难关。
没有资金,扶贫工作队员通过以奖代补、帮他争取小额信贷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技术不熟,扶贫工作队员鼓励他外出学习;遇上困难,扶贫工作队员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引导走出困境……宋宗军的信心不断增强。
摘掉“穷”帽,尝到产业发展甜头
“那段时间太艰难了,白天忙、晚上学,要不是扶贫工作队帮忙,真的熬不过来……”宋宗军的妻子说起养蜂的日子,眼角泛起泪花。
解决了资金、技术难题后,宋宗军慢慢摸出了门道。“天气温度升高后,早晚就要给蜂箱换气、清洁,减少病害的同时,也要做好中蜂防暑工作”,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跑蜂少了,中蜂折损也越来越小。
春耕夏耘,时节如流。在养蜂专家的帮助下,宋宗军对分蜂(雄蜂、蜂王)、发展蜂(蜜蜂产子)、放蜂采蜜、摇蜜这些专业工作逐渐熟悉起来。“五六月份,蜜蜂采的是野茶树花蜜、橘子花蜜和枇杷树花蜜。”说起采蜜,宋宗军头头是道。
管蜂、收蜜、卖蜜……两年艰苦养蜂路,加上扶贫工作队不断扶持,宋宗军从开始的20箱到现在的200余箱,年收入突破10万元,“贫困户”的帽子甩掉了,现在家门口挂的是“蜜蜂养殖专业户”“致富带头人”光荣牌。
“来,尝尝我家产的土蜂蜜,味道好得很咧!” 宋宗军尝到了养蜂的甜头。
宋宗军(左二)
帮助乡亲 下决心干件大事
2019年,质朴憨厚的山里汉子宋宗军,下决心干件大事:带着村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得知宋宗军的想法后,扶贫工作队带着蜜蜂养殖项目来了,设立蜜蜂养殖专项资金,每年投资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免费提供蜂箱,让宋宗军当上领头人,走上养殖蜜蜂产业规模发展之路。
中蜂养殖现场培训
宋宗军主动带着养蜂人外出学习技术,还结合自己的养蜂心得给大家进行技术培训,讲解养蜂的要领。在铁塔公司帮扶下,成立宣恩县高罗腾屹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探索,宋宗军成了大家眼中的“土专家”。他用土法酿制蜂蜜,不同季节酿制不同的蜂蜜,百花蜜、油菜蜜、芝麻蜜、柑橘蜜、荞麦蜜,质地浓稠,芳香适口。(艾红强 郑念来)
说起蜂蜜相信我们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今天的蜂蜜市场,很多朋友喜欢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其实蜂蜜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要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不可否认,我国是全球第一蜂蜜大国,当然,蜂蜜的劣质问题也比较凸显,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喂养白糖的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常听说一句话,那就是蜜蜂非常勤劳,但是蜜蜂是不是真的很勤劳,我想这点只有蜜蜂最清楚,当然,蜜蜂有自己的交流系统,从我们人类对蜜蜂的研究来说,蜜蜂的交流系统和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人类的交流系统,主要以语言来构成,但是蜜蜂
2月13日,来自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的养蜂人刘德成,在云南易门县林士桥村旁的养蜂房内自杀,随后该消息在养蜂人的圈子里流传。安传远看到刘德成自杀的消息后,心酸不己。刘德成面对的困境,普遍存在于目前在云南养蜂的群体中。他告诉记者,刘德成是个老实人
2018-10-11 20:06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锦说起蜜蜂,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一个身穿护具,手拿蜂具的养蜂人形象,耳边也很有可能已经响起“嗡嗡嗡”的蜂鸣声了……在很多外行人看来,养蜂是种危险的职业:和成千上万的蜜蜂朝夕相处、野外
导读:近日一朋友到我们蜂场购买蜂蜜,本来他们那边的也有蜂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到我们蜂场购买蜂蜜而不是他家附近的蜂场,此话立刻引起朋友的兴趣,马上说他发现了他们蜂场的养蜂人总在夜间“干坏事”,还被他抓了个现行,所以不在他们那边购买蜂蜜。说实
导读:在养蜂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会遇到中蜂与意蜂不能混养的问题,尤其是我们长期在外追花夺蜜的养蜂人,每次转地放蜂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遭受本地养蜂人驱离。驱离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情况是蜜源不足引发的本地养蜂人驱离外来放蜂
导读:其实对于养蜂人迁徙后,留下来的蜜蜂的命运,大多都是死亡的多,但是还是有部分可能会存活下来的,可以这么说,想要存活下来,蜜蜂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夜间迁徙蜜蜂就不会留下?其实这个问题蜂部落曾经写过,有网友说蜜蜂夜间都会回巢,只要我们在傍晚
对于冬天蜜蜂不产蜜,农村蜂农以什么为生的问题,从蜜蜂养殖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考虑:1.不同行业的“冷冬期”2.蜜蜂的种类。3.养蜂人的工作形式。4.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不同行业的“冷冬期”从蜜蜂养殖这个行业来说,蜜蜂
在每个地方都是一段时间,全年都在追着花跑,过着风吹日晒的生活,这就是养蜂人张东海真实的生活写照。视频《延安山脚下的养蜂人,也有你羡慕不来的甜蜜事业》五月上旬,正是延安槐花盛开的时候,满山遍野飘着淡雅的清香味,同样也是养蜂人忙碌的日子,更是勤
导读:有天然的山林资源,各种花草树木,是不是可以在农村发展蜜蜂养殖,应该怎么操作的问题。就上面的这些条件来说,蜂部落认为养殖蜜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也应该考虑一些其它条件,比如当地的气候特点,蜜源的连贯性等,然后选择适合的蜂种进行养殖,蜂
导读:现在养蜂怎么样,想学习养蜂又不知道去哪里弄蜂种,有没有可以销售蜂种又可以教学的地方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复杂,蜂部落总结下来为现在养蜂人的前景如何,有没有销售蜂种带有教学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分开看这个问题。现在养殖蜜蜂怎么样?对于
导读:什么东西能把蜜蜂吸引在一起的问题,蜂部落认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我们吸引的是什么蜜蜂,因为蜂群中的蜜蜂主要是工蜂,而我们想要吸引的蜜蜂可以分为散蜂和大量的蜜蜂三种情况,其实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已经证实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蜂人”现象,而集结散蜂
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邓玉玲)春夏秋冬的每一天,养蜂人都在用奋斗书写幸福。2022年5月25日傍晚,江西省新余市观巢镇茂山村养蜂人习小龙和妻子付火秀忙着整理和搬运蜂箱、帐篷和生活用品,迎来夏季转场山林的忙碌季。养蜂人习小龙(央广网
来源:央广网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邓玉玲)春夏秋冬的每一天,养蜂人都在用奋斗书写幸福。2022年5月25日傍晚,江西省新余市观巢镇茂山村养蜂人习小龙和妻子付火秀忙着整理和搬运蜂箱、帐篷和生活用品,迎来夏季转场山林的忙碌季。养蜂人习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初夏时节,草长莺飞,雅砻大地,生机勃勃。进入六月,西藏山南市错那县觉拉乡的村民们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200箱乡村振兴蜜蜂。“去年亮富给我送了几箱蜜蜂,两个月就赚了8000元。今年我们大家都想养,其他村的也想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