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8:59:20 | 浏览:973
油菜花黄,蜂飞蝶舞。在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花庄村一处油菜花基地,数十个方形木箱排放得整整齐齐,勤劳的小蜜蜂围着蜂箱嗡嗡鸣唱,奏响了春天的乐章。
蜜蜂逐花起舞,蜂农逐花而居。春天,百花争艳,肖堰镇养蜂人郑达,一路追寻着花香随机“安营扎寨”,开启了她的“甜蜜之旅”。“春季的时候,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油菜花过了之后还有荆条、板栗花、五倍子花,乡村山野的流蜜、蜜量是最好的,质量也非常好。”
观察蜂情、隔板换箱、采集蜂蜜,郑达仔细察看着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我们目前是有两个蜂场,一个蜂场有100多箱,今年再分蜂的话,能够分200箱左右出来,合起来差不多有400箱左右。”郑达介绍说。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野花就是小蜜蜂最优质的蜜源地,蜂场平均每年可生产蜂蜜4000多斤。
顺应时代的发展,郑达不仅成立了老家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玩微信,拍抖音和短视频,开辟了一条线上销售渠道。
对于郑达来说,自己酿的蜂蜜受到了客人的赞赏,那是比吃了蜜还甜。“我们的回头客比较多,他们尝了我们的蜂蜜后,都夸赞我们的蜂蜜好,我们听了心里也是乐滋滋儿的,也非常甜蜜。希望我们的合作社能做的越来越好,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增收致富,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吃到我们的土蜂蜜。”郑达一脸幸福地说。
来源:南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熊明银 卢姗娜 符柳婵 罗雨 刘思
油菜花黄,蜂飞蝶舞。在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花庄村一处油菜花基地,数十个方形木箱排放得整整齐齐,勤劳的小蜜蜂围着蜂箱嗡嗡鸣唱,奏响了春天的乐章。蜜蜂逐花起舞,蜂农逐花而居。春天,百花争艳,肖堰镇养蜂人郑达,一路追寻着花香随机“安营扎寨”,开启了
天下网商记者 章航英这个春天,一个自杀的养蜂人引起了人们对这个从业群体的关注。很多人没有想到,“甜蜜”的背后,竟然是一份多么沉重而苦涩的事业。35岁的陈向明也是个养蜂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发现那是个熟悉的名字刘成德,他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感
说起蜂蜜相信我们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今天的蜂蜜市场,很多朋友喜欢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其实蜂蜜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要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不可否认,我国是全球第一蜂蜜大国,当然,蜂蜜的劣质问题也比较凸显,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喂养白糖的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常听说一句话,那就是蜜蜂非常勤劳,但是蜜蜂是不是真的很勤劳,我想这点只有蜜蜂最清楚,当然,蜜蜂有自己的交流系统,从我们人类对蜜蜂的研究来说,蜜蜂的交流系统和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人类的交流系统,主要以语言来构成,但是蜜蜂
2月13日,来自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的养蜂人刘德成,在云南易门县林士桥村旁的养蜂房内自杀,随后该消息在养蜂人的圈子里流传。安传远看到刘德成自杀的消息后,心酸不己。刘德成面对的困境,普遍存在于目前在云南养蜂的群体中。他告诉记者,刘德成是个老实人
2018-10-11 20:06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锦说起蜜蜂,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一个身穿护具,手拿蜂具的养蜂人形象,耳边也很有可能已经响起“嗡嗡嗡”的蜂鸣声了……在很多外行人看来,养蜂是种危险的职业:和成千上万的蜜蜂朝夕相处、野外
导读:近日一朋友到我们蜂场购买蜂蜜,本来他们那边的也有蜂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到我们蜂场购买蜂蜜而不是他家附近的蜂场,此话立刻引起朋友的兴趣,马上说他发现了他们蜂场的养蜂人总在夜间“干坏事”,还被他抓了个现行,所以不在他们那边购买蜂蜜。说实
导读:在养蜂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会遇到中蜂与意蜂不能混养的问题,尤其是我们长期在外追花夺蜜的养蜂人,每次转地放蜂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遭受本地养蜂人驱离。驱离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情况是蜜源不足引发的本地养蜂人驱离外来放蜂
导读:其实对于养蜂人迁徙后,留下来的蜜蜂的命运,大多都是死亡的多,但是还是有部分可能会存活下来的,可以这么说,想要存活下来,蜜蜂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夜间迁徙蜜蜂就不会留下?其实这个问题蜂部落曾经写过,有网友说蜜蜂夜间都会回巢,只要我们在傍晚
对于冬天蜜蜂不产蜜,农村蜂农以什么为生的问题,从蜜蜂养殖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考虑:1.不同行业的“冷冬期”2.蜜蜂的种类。3.养蜂人的工作形式。4.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不同行业的“冷冬期”从蜜蜂养殖这个行业来说,蜜蜂
“用我们身边的案例宣讲,一听就懂!”“今天发的宣传册子好,有字有漫画儿,一看就明白。”“看,遵纪守法还能积分兑换奖品,下次我也要争取!”5月24日下午,在绿水青山环绕着的神农架林区,湖北网络普法走进宋洛乡后山坪村村委会的院坝里,村民们围坐在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通讯员 郑文刚 韩俊康 李雪怡入春以来,江汉平原连绵不绝的油菜花盛放,也到了养蜂人抓紧放蜂采蜜的好时节。穿上防蜂服,打开蜂箱,取出蜂脾,割下蜂蜡,然后摇蜂蜜……经过一整套完整的流程,萃取大自然的精华,地道的蜂蜜便形成。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4日讯(记者肖翩 通讯员龚蕾)坚守古法养蜂63个年头,不一样的蜂蜜成功走出深山。12月3日,第30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位于B4展馆的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展位上,显示屏循环播放着纪录片《崔家蜜
杨春来观察蜜蜂的生长情况 王康明 摄儿子杨定卿咬了一口饱含蜂蜜的蜂巢 王康明 摄杨春来和妻子开始从蜂脾上取蜜 王康明 摄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穿心店村,养蜂人杨春来和妻子穿上白色防蜂服,将蜂箱上的防雨薄膜拿掉,打开蜂箱盖,小心翼翼取出蜂
年近五十的湖北养蜂人王翠娥,坚信自己身上有蜂毒,免疫力比普通人要强得多。为此,她还拿出了“证据”:在养蜂人的圈子里,没有一个人在这次疫情当中被感染。蜂毒之说,多半只是心理安慰,养蜂人常年与世隔绝的工作环境,天然处于自我隔离当中,倒可能是他们